打碎人力资源部,打碎人力资源部门怎么办

  • 0
  • 2025-01-13 15:38:03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打碎人力资源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打碎人力资源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如何看待曾经的第一名,因谈恋爱被班主任拆散,就捅杀师母,被抓后连说解脱了?

19岁的孩子,杀了人还能逃跑,躲了19年,他究竟是不是愧疚到彻夜难眠,不敢说。

打碎人力资源部,打碎人力资源部门怎么办

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,我想他不会选择以如此残忍的方式发泄私愤,如果他没有一念之差,当年的第一名会不会考上一个好大学,然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,找到自己喜欢的姑娘,幸福过一生。

可惜人生没有如果,一步错,步步错。

落网后,刘永才将此归咎于跟班主任“不对付”,埋怨是对方看不惯他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并把家长叫到了学校,以致他至少提前一周准备了匕首上门“寻仇”。然而,据知情人士透露,刘永才是因与同桌的一位女生发生早恋,学习成绩直线下降,班主任袁老师对其批评教育将其调换了座位。刘永才怨恨袁老师故意拆散“鸳鸯”,非常怨恨袁老师,私下扬言“我也不让你有老婆。”


刘某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的,老师看到他因早恋成绩下滑,才采取了措施,调位,叫家长,我想老师是对他寄予厚望的,希望他能有所成。那时候,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,都视早恋为洪水猛兽,坚决禁止。

成才先成人,品德不行 成绩再好也没用。

但是作为老师,仅仅因为这个,就落得家破人亡,代价有点儿大。

现在学生报复老师的案件时有发生,老师竟然成了高危行业。作为老师,我们想成就所有学生,但学生并非都如我们所想。心痛之余也反思也迷茫,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?

这是发生在19年前的一个案子:

2000年,山东临沂高三的刘某才成绩优秀,和女同桌彼此产生了爱慕,致使成绩下滑,班主任老师为之可惜,于是对刘训诫,并把二人调了座位。刘某怀恨在心、伺机报复。

2000年4月18日,刘借机去班主任家。班主任不在家,师母带着四岁的孩子在家,接待他。刘某掏出匕首弑杀师母,逃之夭夭,从此隐形埋名,不敢回家乡。

今年6月27日,他被临沂警方押解回到家乡。表示自己“终于解脱”!

从这个案子中,我们反思几点:

(图片来自网络)

1,因果报应

这是一件陈年旧案,犹如前几天网络报道的校园操场埋尸案一样,在时经多年之后,还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,或者用流传民间的一句话:不是不报时候未到;时候一到,必有应报!

为人行事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这不是宿命论,而是一种自然的因果。这种因果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不过大家习惯于从宗教的角度理解,其实在儒家传统教育中也有解释。

案件原由

19年前,2000年4月18日的那个夜晚,临沂二中高三学生刘永才窜至班主任袁某家中,将其妻子艾某杀死。原来刘永才因与同桌女生早恋,学习成绩直线下降,班主任袁某对其批评教育并将两人调换了座位;刘永才认为袁老师故意拆散“鸳鸯”,一怒之下行凶杀人,作案后畏罪潜逃,从此杳无音信。今年6月27日,刘永才被临沂警方押解回到家乡临沂,他说自己终于“解脱”了。

教育启示录

教师要做守法模范。宪法、教育法、义务教育法、教师法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诸多法律,都为正确地教育教学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,在保护学生权益的同时,也规范着教师的行为。作为教师,不仅要会教书育人,更要会学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,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教育教学活动,积极做一个守法模范,保护好学生的同时,也要保护好自己。

教育要求师德为先。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德服人,身教重于言教,教师应以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,去感染学生,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仰老师;优秀师德突出地表现在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中,细节决定成败,只有始终恪守师德、师道、师风的老师,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诚挚敬爱与敬佩,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。

育人必须遵从规律。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固有的“道”,教育也不例外,教育的“道”就是教育规律。我们所熟知的教育教学规律有:教育受制于生产力,是特定时代生产力水平的体现;教育始终是特定的统治阶级的教育;教育须服务于社会并引领社会;教育须循序渐进、因材施教,教育须助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等等;教育内容须既具有实用性,又要有精神性,实用性与精神性必须统一;教育须适应社会发展,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、各行各业的人才;教育要发展,一方面须继承本民族的传统,另一方面须借鉴其他民族、其他国家的教育成果。凡此等等,都是人类教育规律的精华,身为教师不可不知!

说教符合成长特点。教育不仅要以德服人,更要以理服人,说服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方式,说服教育就是摆事实、讲道理,以理服人。要做到以理服人,首先要明确说服对象的成长特点,中小学生在不同成长发育阶段要有不同的说服教育方式和手段: 小学生可以勒令执行,中学生就必须做到有理有据,高中生更应该充分考虑心理、性格、情感、态度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,来进行说服教育,否则就会适得其反,甚至引发恶念、导致违法犯罪,山东临沂学生刘永才行凶杀人恶性案件,就是一个典型案例,教训深刻!

结束语

刘永才案深刻说明了,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良心活,更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,稍微一个不留心,就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。这个案例警示我们: 教育有风险,行事需小心,做老师不得不慎之又慎!

当个高中老师也真的挺不容易的呀。工作累不说,你看看这管学生都给管出人命来了。

我们来回顾下这个“恶性”事件。

事件回顾:

其实这个事件发生在19年前,也就是2000年的4月18号晚,当时上高三的刘某才假借学生的哥哥的名义,敲开了班主任家的家门。当时班主任的妻子忙于照顾四岁的孩子和收拾衣服,把刘某才让进屋里,静坐了几分钟后,刘某才亮出一把长达30厘米的尖刀,把刀架到正在叠衣服对他毫无防范的师母的脖子上,师母哀求他不要伤人,并瞅准时机想推开尖刀,刘某才的被自己的刀刺伤。他盛怒之下,拿出准备好的另一把15厘米的匕首刺向了师母,一共捅了七八刀,直到师母一动不动。当他准备逃离时,班主任家当时还不足4岁的孩子吓的嚎啕大哭,黑心的刘某才上前踹了几脚,直到孩子没有发出声音才离去,还好,这个孩子后来后来被就回来了。师母却惨遭不幸。

原来是因为刘某才与本班的女同学早恋,影响了成绩,班主任知道后,批评教育后拆散了这对“情侣”,并且因为刘某才的学习成绩下降把家长也叫到了学校。是刘某才怀恨在心,“班主任叫我没有老婆,我就不让你有老婆”,于是罪恶的一幕就产生了。

不过2019年6月24日,化名赵敬才的刘永才被警察抓捕归案,至此藏匿了19年的刘永才结束饿了他每天胆战心惊的逃亡生活。被警方抓获时连说”终于解脱了,终于解脱了”

罪恶会得到惩处,但是失去生命的师母永远找不回来了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打碎人力资源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打碎人力资源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阅读